职责链模式
责任链模式「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」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。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,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中,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。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,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,依此类推。
模式动机
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,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,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,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,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,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,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。
实现
一款产品的上线一般要经历调研、设计、开发、测试后才能上线,我们先来将这四个过程实现,当每一个阶段完成后,我们返回一个 'next'
然后我们再实现一个 after
函数,这样我们就可以链式调用之前的四个过程
小结
用 AOP 来实现职责链既简单又巧妙,可以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,并且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,而且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。但是过长的职责链使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,也会增加一些调试的困难。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